网站地图 - 关于我们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资讯 正文

饮料营养分级标识值得推广

作者:用户投稿 时间:2024-04-12 10:02 点击:
导读: 近日,全国首个饮料“营养选择”分级标识试点项目在上海启动。这次试点之所以引发社会广泛关注,源于饮料对于健康的影响日趋明显。  校园里的“小胖墩”越来越多,成

  近日,全国首个饮料“营养选择”分级标识试点项目在上海启动。这次试点之所以引发社会广泛关注,源于饮料对于健康的影响日趋明显。

  校园里的“小胖墩”越来越多,成年人超重率、肥胖率日趋增高,糖尿病发病人数逐年递增,且呈现年轻化。很多饮料的糖和脂肪含量很高,一些消费者为满足口腹之欲,忽略了健康,长此以往,给身体带来了不小的危害。

  随着近年来“控糖”概念的流行,无糖、低糖饮料成为越来越多消费者购买饮品的首选,但许多消费者对饮料含糖量的概念不够清晰。在市场上,不添加糖、添加少量糖或者添加甜味剂的饮料都可以称为无糖饮料,不少消费者陷入“无糖=零糖”的误区。因此,对饮品进行营养分级显得尤为重要。

  此次试行的饮料营养分级,根据饮料中“非乳源性糖”“饱和脂肪”“反式脂肪”“非糖甜味剂”等4种成分含量,评定等级从高至低,推荐程度逐步递减。虽然目前参与企业还不多,但起到的消费导向值得关注。一方面,营养分级有助于提升消费者对于食物营养的认知,指导其合理选择饮品。营养分级标识以一种更易懂更明晰的形式,将更多信息展示给消费者。借助这份“消费指南”,消费者可以更全面了解饮料的成分构成和对身体健康的影响,做出更适宜自身的选择。另一方面,营养分级对商家的生产流程和生产效率提出更高要求。以往,只注重口味不注重成分,营养分级使饮料研制受到标准的约束,倒逼企业将更多心思花在成分研究上,并提供更加透明的产品成分信息。

  也要看到,此次参与试点的品类不多,并且以现场制作的饮料为主,分级标识的覆盖面有待扩大。如何在试点过程中鼓励更多企业参与、不断完善分级标准、建立健全相应的监管机制,确保饮料生产、销售以及分级标识的每一步都能更为透明,还有待更多积极有效的探索。 (作者:张 烁 来源:经济日报)

打赏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扫码支持
扫码打赏,你说多少就多少

打开支付宝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

网友评论:

推荐使用友言、多说、畅言(需备案后使用)等社会化评论插件

Copyright © 2021 早报网 版权所有
苏ICP备2024138443号

苏公网安备32130202081338号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早报网观点。如您发现内容涉嫌侵权违法立即与我们联系客服 106291126@qq.com 对其相关内容进行删除。
早报网登载文章只用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早报网》官方网站:www.zhgzbw.cn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