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 关于我们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资讯 正文

青岛船海产业向高端迈进

作者:用户投稿 时间:2024-04-18 08:19 点击:
导读:

  经济日报青岛4月17日讯(记者刘成)连日来,青岛船舶与海洋工程产业基地的项目现场,一派热火朝天的建设景象。

  位于海西湾的海油工程青岛建造场地机器轰鸣,数百名工人正全力开展旅大5-2CEPC组块装船前的栈桥管线保温、出海备料等工作。海洋石油工程(青岛)有限公司总经理陶付文介绍,为确保完成海上施工计划,项目组织提前开展井口管线预连接施工,待天气转暖后进行工艺系统水循环调试工作,为后续海上机械完工抢抓工期。

  与此同时,“海洋石油122”圆筒型FPSO、巴油P79、渤中26-6等多个国内外项目也在有序建设中。其中,有着“超级能源碗”之称的“海洋石油122”圆筒型FPSO,即将迎来下水作业的重要节点。眼下,工人们正在进行内部管线安装和设备调试工作。预计今年4月底,这个“大块头”将被运往南海,成为开发我国深海油气资源的又一重器。

  近年来,海洋石油工程(青岛)有限公司大力推进深水关键装备等原创性、引领性技术攻关,把装备制造牢牢抓在自己手里,积极助力国内油气增储上产。今年将运行17个项目,预计全年钢材加工量超过24万出货吨。

  走进中船发动机有限公司总装车间,工人们正在忙着生产各种型号的船舶发动机,这些设备将应用于油轮、散货船、集装箱船等大型远洋船舶。截至目前,该公司手持各类型号发动机订单量突破300台。该公司技术中心副主任刘佃涛介绍,2024年和2025年产品生产计划已排满,生产产能计划利用率达到100%。

  中船发动机有限公司是我国船用低速柴油机行业的重点企业。依靠数十年的技术积累和持续的研发创新,公司被认定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拥有两个省级技术中心、一个市级技术中心。刘佃涛表示,通过协同创新,近几年企业正在开发以甲醇和氨为燃料的新型低碳环保型船用发动机,其中首台氨燃料发动机预计在2025年交付应用。

  青岛船舶海工产业基地由东向西依次分布海西重机、海西重工、北海造船、中船发动机、海油工程青岛公司等50余家船舶制造与海洋工程企业,形成以船舶海工制造为龙头、配套产业和技术研发同步发展的产业集群。

  当前,青岛正通过推动技术强链,打造中国北方一流的船舶与海洋工程研发中心,使船舶制造从常规船型向高技术、高附加值船型迈进,海洋装备由近海向深远海进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正在成为青岛船舶制造和海洋装备产业的鲜明标识。

打赏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扫码支持
扫码打赏,你说多少就多少

打开支付宝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

网友评论:

推荐使用友言、多说、畅言(需备案后使用)等社会化评论插件

Copyright © 2021 早报网 版权所有
苏ICP备2024138443号

苏公网安备32130202081338号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早报网观点。如您发现内容涉嫌侵权违法立即与我们联系客服 106291126@qq.com 对其相关内容进行删除。
早报网登载文章只用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早报网》官方网站:www.zhgzbw.cn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