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 关于我们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资讯 正文

“椰丝毯”让草原生态修复重披绿装

作者:admin 时间:2023-09-14 07:29 点击:
导读:

  初秋的四川若尔盖大草原青中透黄,若尔盖县达扎寺镇多玛村废弃矿山治理点大片裸露的基岩却寸草不生,只有部分“椰丝毯”覆盖下的地表,萌发出小草的嫩叶,成为攻克生态修复难点、治愈草原“伤疤”的希望。技术人员称,预计通过3年时间让这里完全恢复自然植被。

  在若尔盖县唐克镇嘎尔玛村,这里的草原生态修复项目已完成近三个月。目之所及,盖上“椰丝毯”的坡面,与辽阔的若尔盖大草原融为一体。披碱草、老芒麦、高冰草和黑麦草从“椰丝毯”织成的小方格中破土而出,最高已近半米。

  据了解,过去由于交通和城市建设就近开采石料,在茫茫的大草原上留下了一片片裸露的基岩,由于坡度大、土壤流失,植被恢复难度非常大。这些生态修复难点,严重影响黄河上游生态环境。多玛村废弃矿山区域,则直接影响黄河上游一级支流黑河的生态系统。

  贺小龙是若尔盖县黑河地质环境生态修复项目施工员,他和工人们排成一排,正在给一处陡坡盖上一层网格状的“毯子”。“盖‘毯子’之前,先要进行平整地面、筛选生命力强且适合当地环境的草种、喷播基土和草种等工序。”贺小龙说,经过5个月的努力,才进入最后关键一步,盖上独特的“椰丝毯”。

  这种名为“椰丝毯”的环保型材料,是将经过加工的椰壳纤维,钩织网格制成的毯状材料。“椰丝毯结构紧密、防腐蚀性强,能有效缓解溅蚀,抑制水土流失,有优良的边坡防护功效。同时它还具有生物降解特征,‘完成使命’后自然分解成有机肥。”若尔盖县自然资源局生态修复股工作人员毕洪斌说,目前“椰丝毯”多应用于植被恢复和环保治理领域。

  离开多玛村,记者沿着248国道一路往黄河方向行进,沿途都能看到采用“椰丝毯”修复治理的废弃矿山,有的已经长出新草,与周围草地连接成片,草原生态修复初见成效。据悉,2020年至今,若尔盖县已采取工程措施治理废弃矿山329处,恢复草原面积4170亩。

  据了解,每施工修复一个点后,施工单位、乡镇村组和牧民将共同参与修复点的养护。“等3年封闭式养护期结束后,我们会把草场还给当地的牧民,通过‘草畜平衡’等方式,科学、可持续地利用这些草场。”毕洪斌说。

打赏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扫码支持
扫码打赏,你说多少就多少

打开支付宝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

网友评论:

推荐使用友言、多说、畅言(需备案后使用)等社会化评论插件

Copyright © 2021 早报网 版权所有
苏ICP备2024138443号

苏公网安备32130202081338号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早报网观点。如您发现内容涉嫌侵权违法立即与我们联系客服 106291126@qq.com 对其相关内容进行删除。
早报网登载文章只用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早报网》官方网站:www.zhgzbw.cn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