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 关于我们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资讯 正文

我国研究团队解密肿瘤细胞自噬机制

作者:admin 时间:2023-12-21 07:38 点击:
导读:

  科技日报讯 (记者颉满斌)记者12月19日从兰州大学获悉,该校基础医学院、甘肃省新药临床前研究重点实验室王锐院士、张海龙副教授运用多学科交叉协同策略,系统性研究发现海洋多肽分子Microcolin H通过直接作用于靶点蛋白PITPα/β,诱导肿瘤细胞发生自噬,从而发挥强大的抗肿瘤活性。研究还在临床样本中证实PITPα/β的高表达与胃癌患者的不良预后密切相关,揭示了PITPα/β可作为胃癌诊疗的潜在新靶点。相关研究成果在线发表于《信号转导与靶向治疗》,王锐、张海龙及该校牟凌云副教授为共同通讯作者。

  张海龙介绍,团队在细胞层面研究发现,Microcolin H对于胃癌、肺癌、胰腺癌、肝癌等多种肿瘤细胞具有纳摩尔级的抑制活性。当前,临床使用的抗肿瘤药物在细胞水平的抑制活性大多处于纳摩尔至微摩尔之间。因此,Microcolin H在细胞水平具有纳摩尔级的抑制活性是非常优异的。

  “细胞自噬简单来说就是细胞‘吃掉自己’的过程,是一种细胞自我降解的代谢过程。”张海龙介绍,通过诱导细胞自噬,清除肿瘤细胞内的异常蛋白质和细胞器,阻断肿瘤的生存和扩散,可以为肿瘤治疗提供新的策略和途径。

  在动物模型中,Microcolin H也展现出良好的抗肿瘤活性。Microcolin H在10mg/kg治疗组中的肿瘤抑制率达到74.2%,且未发现明显的毒副作用。同时,自噬抑制剂HCQ显著减弱了Microcolin H在动物体内的抗肿瘤作用,进一步证明Microcolin H是通过诱导细胞自噬发挥抗肿瘤活性。

  张海龙介绍,该研究运用化学合成―化学蛋白质组学―基础医学―药学等多学科交叉协同策略,深入挖掘了Microcolin H的抗肿瘤机制与活性。同时,研究还促进了多学科交叉研究团队的建立和完善,助力具有多学科交叉研究能力的人才培养。

打赏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扫码支持
扫码打赏,你说多少就多少

打开支付宝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

网友评论:

推荐使用友言、多说、畅言(需备案后使用)等社会化评论插件

Copyright © 2021 早报网 版权所有
苏ICP备2024138443号

苏公网安备32130202081338号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早报网观点。如您发现内容涉嫌侵权违法立即与我们联系客服 106291126@qq.com 对其相关内容进行删除。
早报网登载文章只用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早报网》官方网站:www.zhgzbw.cn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