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耕家庭文化 厚植善治根基 陕西省妇联举办家庭家教家风建设赋能基层治理分享交流会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家教是育人的起点,家风是社风的基石。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进程中,基层治理是关键一环,而家庭,正是这“最后一公里”中最温暖、最持久的力量源泉。
2025年11月17日上午,由陕西省妇联主办的“陕西省家庭家教家风建设赋能基层治理分享交流会”在西安市碑林区交通社区举行。活动旨在深入贯彻落实关于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重要论述重要指示精神,积极探索优良家风家教与基层治理深度融合的有效路径。

省纪委监委、省委社会工作部、省委政法委、省民政厅、省农业农村厅等部门负责人,以及基层干部、专家学者、家庭代表、民情观察员等五十余人齐聚一堂,汇集智慧、交流经验、凝聚共识,共同探索家庭家教家风建设与基层治理相互促进、相得益彰的实践方案。本次分享交流会由陕西环保公益形象使者、“西安地铁声音代言人”何清主持。
厚植家庭沃土,夯实治理“主阵地”
陕西省各级妇联深入践行“三个注重”重要指示精神,打造了“两美两德”家庭工作品牌——“最美”家庭文明创建、“和美”家庭关爱服务、“德育”家庭教育指导、“德润”家庭美德弘扬。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的力量,正以一种润物无声的方式,渗透进三秦基层治理的各个方面。
“家庭是社会的基石,家教是育人的起点,家风是精神的底色。”陕西省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刘李娜在致辞中期待:各部门能携手共进,让家庭家教家风建设与基层治理同频共振;各级妇联能持续发力,当好党和政府联系妇女群众的桥梁纽带;各社区能创新载体,让文明新风在基层落地生根;广大家庭能见贤思齐,让优良家风代代相传;社会各界能同心同德,共同营造注重家庭家教家风的浓厚氛围。
家风故事讲述,用好身边“活教材”
家风故事是无言的课堂,治理实践是有形的榜样。故事分享环节,来自不同领域、不同岗位的基层和家庭代表,用朴实而真挚的故事,具体而微地展现“家风如何赋能治理”的生动实践。
城市社区负责人代表、西安市碑林区张家村街道太白社区党委书记赵宇,分享了她的“家+”工作法:将社区视为一个“大家庭”,把服务居民看作是处理“家务事”,通过“家风故事会”“妈妈团志愿服务队”“家长学校”等平台,将抽象的家风具象化为社区居民可感可学的身边事,有效提升了社区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同时,把社区治理和各方支持紧密结合起来,让更多家庭真切感受到温暖的力量,使许多治理难题在“家”的氛围中迎刃而解。

农村社区负责人代表、延安市黄龙县神玉村党支部书记薛增文,讲述了在乡村振兴中融入家风建设的探索。他认为,淳朴的乡风民俗源于良好的家教家风,榜样是弘扬乡风文明的生力军,是一个地方乡风文明的“活广告”。通过评选“文明户”“身边好人”“好婆媳”等活动,树立先进典型,深挖孝道底蕴,推动乡风文明与乡村治理、乡村振兴同频共振,为乡村全面振兴注入持久“家”能量。

清廉家庭代表、西安市长安区太乙宫街道四皓村党支部书记骆小爱,阐述了清廉家风对于基层干部廉洁履职、营造风清气正基层政治生态的重要性。她深有感触地说:家风正,则作风实,则民心聚。清廉家风不仅是个人修养,更是连接群众的桥梁。唯有自身清正,才能筑牢治理根基;唯有把群众的事当成自家事,把清廉的尺子放在心里,把实干的担子扛在肩上,才能对得起组织的信任,不负乡亲们的期盼。

红色家庭代表、西安市公安局法制支队一级警长王育龙,深情讲述了长辈的红色家风故事,以及它如何激励自己赓续红色家风、践行岗位担当。“清白做人、勤俭齐家、干净做事、廉洁从政的外公,让我知道了什么才是人生真正的价值;而父辈的言传身教让我懂得,对党忠诚、服务人民不是一句口号,而是融入血脉的责任与使命。”

推动思想碰撞,探索赋能“新路径”
在对话交流环节,四位与会专家分别从理论探索、实践应用、文化传承与制度创新等维度,围绕家风文化如何深度赋能基层治理展开了深入对谈。
中华女子学院二级教授、西安培华学院女子学院院长、妇女理论研究专家孙晓梅,阐述了家庭家教家风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重要作用。她表示,家庭是基层社会治理的第一步、家教是基层社会治理的第一场所、家风是基层社会治理的精神内核。而妇女在家庭生活中扮演着女儿、妻子、母亲等多重角色,是家庭文明建设的关键力量,也是连接家庭与社区的重要纽带,赋能妇女,就是赋能家庭,要高度重视并充分发挥妇女在传承优良家风、实施家庭教育、参与社区事务中的独特作用。

全国道德模范、著名文化学者陈若星表示,“道德模范”“文明家庭”“最美家庭”等先进典型,都是优良家风最生动、最直接的体现,是“行走的教科书”。要用好这些“身边榜样”的感召力,让家风家教文化成为基层治理宣传与推广的“活水源泉”,把抽象的价值观转化为可感可学的具体案例,引导更多家庭自觉重言传、重身教,激发更多家庭向上向善的内生动力,为基层治理现代化注入深厚绵长的道德力量和文化底蕴。

长安区道德模范、西安市长安区砲里街道鹿塬村乡贤代表于山虎,结合数十年的乡村生活观察与亲身实践,畅谈了家风家教对乡村治理的重要性。他表示,一个好的家风能带动一个村的民风。传承数代的“老传统”——家风家教和乡规民约,具体地影响着村民的日常行为和村镇的治理秩序。它们就像“润滑剂”,能减少摩擦;又像“黏合剂”,能让乡亲们的心贴得更近。将家风建设融入乡村日常活动与管理,可以有效推动形成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真正筑牢基层善治的人文基础。

全国三八红旗手、巾帼民情员张小玲,分享了她从事“家庭矛盾调解”工作的经验与心得。她表示,好家风是一种传承和引领。每一个“小家”的和睦,都是“万家”安宁的基石。通过耐心调解家庭纠纷、传播优良家风,使“一家和”带动“万家安”,从源头上筑牢社会稳定的基础。以家风建设为切入点,持续用心、用情、用爱做好基层调解与服务工作,带动身边人将对家庭的“小爱”延伸为对社区、对社会的“大爱”,让“小家”的温暖点亮“大家”的文明。

省委政法委基层社会治理处副处长罗方堃、省农业农村厅督查专员朱燕,分别从各自职能出发,分享了推动家庭家教家风建设与基层治理深度融合的政策导向和工作思路,强调了家风建设对于涵养政治生态、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意义。
活动最后,各级妇联组织、街道办、社区、五好家庭代表共同宣读《落实三个注重·助力基层治理》倡议书,呼吁全省广大家庭,从我做起,从家做起,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千千万万家庭的好家风支撑起全社会的好风气,积极投身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的实践中。活动现场,与会代表还为社区优秀家庭代表赠送家庭教育知识书包。
家风正,则民心齐;民心齐,则社区兴;社区兴,则基层安。这场在古城西安寻常社区里举行的分享交流会,以务实的主题、生动的实践和深刻的交流,清晰传递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绝非局限于私人领域的“小事”“家事”,而是关乎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大事”“国事”。这场春雨,必将滋润基层治理的家庭沃土,催开三秦大地的文明繁花。
责任编辑:知行顾言
随便看看:
网友评论:
推荐使用友言、多说、畅言(需备案后使用)等社会化评论插件





